11选5任选技巧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11选5任选技巧 > 新闻动态 >

它30年前第一个订阅《华西都市报》并延续至今,今天,这份生日特刊送给它!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6:18    点击次数:63

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

三十而立,风华正茂。新年伊始,万象更新。

2025年1月1日,《华西都市报》创刊30周年。

三十年前,千万人随着《华西都市报》的油墨纸香,看世间百态;三十年后,《华西都市报》推出72个整版的30周年特刊,与读者、用户一起拥抱崭新的一年。

早在30年前筹备这份报纸的时候,《华西都市报》迎来了首个订户——四川省图书馆。30年后,四川省图书馆永久收藏《华西都市报》创刊30周年特刊。

1

三十载亲密伙伴

元旦当天,四川省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刘红带领记者走进阅览室,指着醒目的《华西都市报》回忆,“订第一份报纸的时候,我们还在春熙路呢,那是我们的老馆。”

四川省图书馆收藏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特刊

收到华西都市报特别赠送的“拾光礼盒”,刘红取出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特刊。打开精美的特刊,墨香扑面而来,像年轮一样的封面图,代表着30年来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改革创新、砥砺前行的足迹。开栏语《你的方向 我之所向》,表达了华西都市报与读者之间的陪伴长情;时代的封面人物版块众星璀璨,诺奖获得者、著名作家莫言,茅奖获得者、著名作家阿来,“路灯下的芭蕾舞女孩”姚启凤,著名钢琴家郎朗,巴黎奥运会冠军肖雁宁,“奇迹父亲”王明清等等,分享了多年来与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携手同行的情缘,并送上了生日祝福。

四川省图书馆永久收藏《华西都市报》创刊30周年特刊

快速浏览后,刘红感叹:“华西都市报今天的72个全彩版面,和30年前创刊号一样,很有纪念价值。”随后,她同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,将当天的纪念特刊报纸进行了永久收藏。

《华西都市报》位于报刊阅览室的醒目位置

“可以说,省图的重大时刻,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都是第一时间给予详实、生动的报道,提升了省图的影响力。”在说起省图和《华西都市报》的合作时,刘红如数家珍:“像省图新馆开馆,‘二李’文库暨展览、我们建馆以来第一份阅读服务效能大数据报告,以及每年的‘全民阅读日’活动等等。”

在日益紧密的联系中,省图也开始为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的重大文化活动提供支持。“2018年,‘名人大讲堂’从四川省图书馆启航;2020年,‘名人堂·2019年度人文榜’颁奖典礼在省图落地举办。”谈及二者之间的双向奔赴,刘红点赞:“我们是携手成长、互相支持的好伙伴,未来,我们也会和华西都市报、封面新闻一起探讨,如何继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,缔造‘书香四川’美好生活。”

2

一次大胆尝试

30年前,四川省图书馆为何选择这份尚在襁褓之中的报纸?30年来,《华西都市报》如何成为四川省图书馆“亲密的伙伴”?

华西都市报1995年1月1日创刊号

1994年9月,《华西都市报》开始筹备发行工作,张卫国当时是发行部门的第一位员工。巧的是,四川省图书馆正好是他联系上的第一个订户。

“作为中国第一张都市报,我们在筹备阶段就定好了策略,走自办发行的路子,所以,要先做市场调查,探索运行方式。”

如何说服大家接受这份从形式到内容都是“新事物”的报纸?

“我们当时的定位就是‘市民报’,给市民办的报纸,说大家身边事。但那会儿连试刊都没出来,所以需要做很多尝试。”因为选择自办发行,而非当时主流的“邮政发行”,张卫国和后续到来的几十位发行部同事,开始“扫街”:敲门入户,向大家介绍《华西都市报》;并和街道办事处合作,委托街道办投递。

1994年10月的一个上午,张卫国走进了成都春熙路一家单位。“我当时直接找到了他们的办公室,谈了不久,最后他们订了两份报纸,每份几十块钱,我开了个收据。”这家单位就是四川省图书馆。

“我都没想到会这么顺利,不过也说得通。图书馆做公共服务,如果有一份报纸,是和市民、读者十分贴近的,他们肯定会非常愿意尝试,果然,这一订,就是三十年。”张卫国说道。

你的方向 我之所向

——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致读者

□华西都市报编辑部

30年,人生而立;30年,奔腾不息。

30年前的某一天,或许曾有人敲响你的房门,推荐一份全新创办的《华西都市报》。以“敲门发行”走进千家万户的中国第一张都市报,在它题为《做市民的忠实公仆》的发刊词中说:哪里有市民需要的信息,哪里就有《华西都市报》的笔触。

在时光长河中,或早或晚,华西都市报总在某个时刻与读者相遇。于千万人中相遇,于千万个现场相遇;在报纸上相遇,在热线里相遇;在家国同庆时相遇,在山川同悲时相遇;在诗和远方相遇,在柴米油盐中相遇。我们共同为经济腾飞加油,为公平正义呐喊,为文化传承助力,为社会进步存照。从敲响房门到打开心门,岁月常新,陪伴长情。

新闻是历史的底稿。我们还记得千禧年的第一缕金色阳光,记得四川经济总量迈向6万亿元的步履铿锵,记得悬崖村藤梯变钢梯的来之不易,记得从路灯下走向国际舞台的芭蕾女孩,记得“熊猫村”的生生不息,记得三星堆再醒惊天下的奇绝瑰丽……时代的足音、街巷的烟火、世事的真相,凝聚成一个个版面、一个个封面。

媒体的底蕴,依托于时间,也超越时间。新闻终将成为历史,但新闻人的心,却永远年轻。华西都市报创办20年后,全新问世的封面新闻与大家相会于指尖网端,已逐渐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。领时代之先,做时代之镜,传媒川军薪火相传。

“有你在,灯亮着。”迎着你的期待,朝着你的方向,我们奔赴现场,落笔成章。从“一纸风行”到“重新联接世界”,新闻的载体、形态、渠道更加多元,但我们为民服务的初心、对理想责任的坚守、对新闻事业的热忱,始终如一。

这世间没有陌生人,只有来不及相遇的朋友。何其有幸,与你相遇;何其有幸,与你同行!感谢所有读者和用户的支持相伴,感谢所有朋友和伙伴的认可信任!

为往事接续新的故事。30年再出发,我们还将继续抵近——抵近现场,抵近人心,抵近人间灿烂的路,抵近那束理想的光。

点击查看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纪念特刊↓



Powered by 11选5任选技巧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